重庆特色民俗有哪些(4)

重庆特色民俗有哪些(4)

重庆特色民俗有哪些(4)

重庆石柱——盐运民俗

石柱县西连巴蜀、东邻鄂楚,长江三峡库区和武陵民族地区在此交汇,这里遗存的千里盐运大道——巴盐古道,历经风雨三千年,历史积淀的盐运商贸习俗得以保留,许多与盐业贸易相关联的古道、建筑、器具、民歌、故事传承至今。

石柱县西沱古镇与巴盐有不解之缘。东周时,巴国就拥有渝东的巫山盐泉、奉节东岩碛坝盐泉、云阳卤泉、开县温汤井盐泉、万县长滩盐泉、忠县蒌井溪盐泉等众多盐泉。历代王朝先后划定四川石柱县西界沱等地为“川盐销楚口岸”,西沱镇盐运民俗更是巴盐文化的浓缩精华。

西沱古镇是“川盐销楚”千里盐道的起点和长江水运码头,沉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盐运民俗。为了挖掘传承民俗文化,2009年,西沱镇人大代表谭红建、居民黄宁平,走访了多位尚存人世的背子客,发掘整理了一系列巴盐号子,并以巴盐古道背子客四代传人彭家胜为主,成立了西沱古镇“巴盐汉子民俗表演队”。

2010年在石柱黄水举办的“重庆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上,巴盐汉子民俗表演得到了市内外民俗专家和游客的极大关注。2011年,以巴盐汉子为主体的“盐运民俗”入选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柱县人大代表多次前往调研,并讨论通过了《石柱自治县西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为保护“金”字招牌提供法律保障。

重庆石柱——薅草仪式

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石柱的“薅草仪式”,又名薅草锣鼓,是产生于祭祀与劳动相结合的独特农事习俗,极具巫文化的遗风。流行于该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七曜山区的黄水,枫木、冷水、中益,临溪以及西南部的三星、南宾等乡镇。

原始形态的“薅草仪式”形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土家先民从渔猎转为农耕时,为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平安、驱逐野 兽,而配以锣鼓敲打的一种祭祀祈祷活动,是一种原始野外傩祭的遗留。随着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薅草锣鼓”的内容、形式、功能也发生着变化,锣鼓师 傅专班逐步取代了古代巫师的功能,习俗也由单纯的祈神驱灾、保护劳动成果,演变为促进劳动、活跃气氛、提高效率的一种手段。

薅草仪式流行于石柱县七曜山区的枫木、冷水、临溪以及西南部的三星、南宾等乡镇。每年薅草劳作时,两名锣鼓师傅(一人击鼓,一人敲锣),在田边或坡上演唱,鼓师既是歌唱者,又是劳动指挥者。

锣鼓是“薅草仪式”中不可缺乏的祭祀对歌道具,一般由“开歌场”“请神”“扬歌”“送神”四个部分构成,歌词多是一韵到底,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关阅读:

重庆特色民俗有哪些(5)

重庆特色民俗有哪些(1)

重庆特色民俗有哪些(2)

重庆特色民俗有哪些(3)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重庆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