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旅游推荐(2)

河北邯郸旅游推荐(2)

河北邯郸旅游推荐(2)

河北邯郸旅游:赵王城遗址

赵国始祖起源于现在洪洞县赵城,三家分晋后三迁到了邯郸,成就了邯郸这座城市。洪洞县去年我去过了,赵国的第一都城晋阳是现在太原去年也去过了,第二个都城中牟也就是现在鹤壁曾经长时间居留,现在沿着赵的足迹,来到了赵国的第三个都城邯郸。

资料显示: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建王城于此,历经8代国君,前后计158年。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近方形,边长1420米,四面城墙保存完整,残高3--8米,内有5座大夯土台。位居中部偏南的龙台,是赵王城的重要建筑,台基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王宫基址。

按图索骥,从邺城返回邯郸入住后,立即驱车前往赵王城遗址公园。2000多年过去了,赵王城就是一片废墟和耕地。荆棘丛中有个破败的文物碑,已经看不清楚文字。龙台上也是一片荆棘和灌木,中间是拆除建筑后留下的残砖碎瓦。

龙台上有些人,三三俩俩的聚在一起,似乎是在聊天,却时不时有人发出特殊的声响--哇。远远听着,还以为是在抽泣,我以为是恰逢清明,在祭奠逝去的先人,却不见坟茔和烧纸。在台中间,看到有位妇女朝南坐在小凳子上,前面有个妇女在地上摆放了倒品字的三组黄箔纸,每组中间是一张,周围8张,大概是八卦阵的样子。旁边还有两个老头坐在三轮车上看着。

河北邯郸旅游:武灵丛台

当日从邺城回邯郸后去了赵王城遗址。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是百家姓首姓,功劳离不开宋太祖赵匡胤,但追溯源头,始封赵城,分晋建国,赵孤复兴,尤为重要的是,把赵国引向强大的赵武灵王赵雍。

回顾一下赵的历史,赵氏为嬴姓,善于养马,部落并不强大,同宗的嬴秦在周初连个爵位都没混到。晋国的赵衰陪着公子重耳流窜列国后,重耳当了晋侯,赵衰当了大夫,封官封爵,才混了个子爵。后来险些被灭亡,第4代赵武延续了赵的血脉,赵氏复兴,为建立赵国打下了基础。第10代赵籍公元前403年封侯,三家分晋,赵国建立。

在三晋中,赵国较弱,为了躲避强秦,从晋阳(太原市)翻山越岭,公元前425年(封侯前迁都?存疑)迁都中牟邑(鹤壁市山城区),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建国前后几十年,先翻山,然后北遁,可见赵国生存之不易。

赵武灵王因地制宜,移风易俗,胡服骑射,带领国家走向强大。没有赵武灵王的开拓进取,赵氏也许就在秦、韩、魏、卫、齐和中山戎狄各族的夹击下亡国了。赵武灵王引领了时代,不但建立了强大的国家,还使国都邯郸成为华夏的时尚之都,就连善于骑马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都成为了华夏国标,所谓邯郸学步。

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故称武灵丛台。赵国本是小国,武灵王即位后,立志振兴。当时北方胡人身着窄衣,以能征善战著称,武灵王遂让赵国上下改穿胡服,勤练兵马,以战马协助战车,骑兵步兵并重,建立了快速反应部队,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邯郸丛台公园正如北京的北海公园,是市民闲暇时游玩场所,更因有了丛台和七贤祠,使得公园有了文化气息。

七贤祠位于丛台的北面,面南而立。七贤祠西面是邯郸碑林,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据说是中国最大的墓志铭存放于此处,有薄一波先生的题字。在山西的高速路上,薄故居的牌子已经被撤下,这里他的题字碑还保存完好,既没有撤除,也没有把文字抹去。自古至今,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国人的历史评价切换就是这么的快。

春秋时,赵氏为程婴等三忠立祠,明万历十九年县令卢龙云于丛台下建三忠祠,清雍正年间邯郸知县郑方坤于县城南门外恢复三贤祠,加入赵奢为四贤。民国十一年,驻军孙禹行、邑绅王文山合三忠四贤于丛台湖北岸建“七贤祠”。1983年10月迁建于丛台北,为歇山式琉璃顶,进深一间,面宽五间,建筑面积131平方米,占地524平方米,内有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和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七君子塑像。

邯郸不仅仅是赵国赵氏的圣地,同时也是马氏的发源地,马氏的始祖就是赵国将军赵奢。下一篇紫山,是马服君赵奢的封地,也是他长眠的地方。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河北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