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贵州娄山关游记
5.1前夕,贵州娄山关行,圆了学生时代《忆秦娥·娄山关》刻在脑子里对娄山关的憧憬,从遵义到桐梓娄山关,飞驰在尊崇高速上。舒同题写的“娄山关”就在一片苍翠中跃入眼帘,山下参观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登上娄山关,瞻仰红军战斗纪念碑,在小尖山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感慨而今迈步从头越。
学生时代《忆秦娥·娄山关》
对于贵州省的娄山关,记者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知道了。因为,毛主席曾写有一首有关娄山关的词,题为《忆秦娥·娄山关》,全词如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身为中学生的我,尽管没有时间前往贵州省拜访娄山关,但对毛主席的这首词却是打心眼里喜欢,每次品读,总能咀嚼出一缕缕悲壮和坚毅,心里也对词中的娄山关凭空有着几分想象,好几次都准备前往凭吊一番,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一直未能成行。
5.1圆梦娄山关
这次好了,在2011年“五·一 ”前夕,报社组织大家到贵州旅游,第一天的行程就安排了我们参观娄山关。尽管,参观娄山关是我们这次遵义之行的最后一站,但是终于还是如愿以偿了,心里特别的高兴。
贵州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境内。
娄山关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遵崇高速斜插其间。
据《明史纪事本末》载,明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楼上关上远眺
前往娄山关
路线:遵义到桐梓娄山关
5.1前的一天下午,我们错开5.1出游高峰,乘旅游车从遵义市出发,飞驰在去往桐梓娄山关方向的遵崇高速公路上。
沿途青山绿水
公路两旁,一座座白粉墙、小青瓦、坡屋顶、雕花窗、红柱子、转角楼、三合院为特点的黔北民居拔地而起,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格外的耀眼和醒目。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的旅游车缓缓下了高速,行驶在去往贵州娄山关的盘山公路上。环顾四周,山势早也没有了先前的平缓,变得开始险绝了。前面的公路也曲曲折折的一直往山上延伸着,让人看不了尽头。
就在我们尽情地欣赏着沿途风光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已经来到了大娄山山脉腹地。
舒同题写“娄山关”
往上看去,只见贵州娄山关关上崇山峻岭,巍巍峨峨的。忽然间,我们眼前突然一亮,发现就在前面半山腰停车场入口处的假山石上,竖着写有三个大字——娄山关,字为我国着名书法家舒同题写,显得大气磅礴、苍浑雄劲。
我们的目的娄山关就在前面了,车窗内,大家早已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欢呼鹊跃起来了。
我们的旅游车刚刚一翻上山梁,远远地就看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馆立矗立在小尖山山脚下的一块平地上。目的地娄山关终于到了,于是我们便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准备去接受长征精神文化的洗礼,和享受一下大娄山美丽景致的熏陶了。
贵州娄山关
娄山关怀古
1935年1月,西风烈烈,霜月寒天。贵州娄山关上又一次响起了声声战鼓。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人率领下,突破乌江天险进军遵义城,红一军团几经战斗夺下娄山关。
遵义会议后,红军二渡赤水再次激战娄山关。战斗激烈之时,一度短兵相接、白刃相搏,将近傍晚时分,终于攻下娄山关,打开了唯一的入川通道。
红军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这支勇不可当的队伍在遵义打了漂亮的一仗,夺取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让蒋介石的“咒语”最终成了一个笑话。这座古来“鏖战急”的关隘,也因这两场战役而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为了深入细致了解娄山关红色文化的历史和背景,我们参观的首站当然要选择贵州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了。
站立在馆前,举目望去,只见大门正中高悬巨匾,上书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几个大字,可谓庄严大气,雄浑有力。
纪念馆通高二层,为红柱、白墙、青瓦,是典型的黔北民居结构,造型可谓巧妙瑰丽,端的是气势非凡。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和激动的心情缓缓步入展厅,只见整个大厅设计简洁大方、宽敞明亮,纪念馆内,无处不彰显和透露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息。
红军用过的刀
遵义战役声光电沙盘
在大厅的入口处,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遵义战役的声光电沙盘,通过光、电、声音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的模拟,真实再现了当年整个战役的战斗场景,让人看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大厅内的墙壁上,则布满了娄山关战斗及遵义战役战斗经过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娄山关的照片等。
毛泽东题诗
在大厅中央的左右墙面上,则各镶嵌有一块大理石阴刻的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和《七律· 长征》两首诗词,因为是伟人书法手迹,所以欣赏的人特别多。
《娄山关战斗》巨型油画
在二楼楼道的拐角处,悬挂有一幅电脑喷绘的《娄山关战斗》巨型油画,描绘了1935年2月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娄山关的壮烈情景,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靠多少红军战士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怎不令人心生感叹和敬畏之情啊!
二楼主要馆藏当年红军战士用过的迫击炮、步枪、战刀、马灯、布包、草鞋、蓑衣、被子、炊具等所用军用物资和生活器具。
要知道,我们的共产党人,正是利用这些简陋而简易的武器和炊具,打败了国民党号称天下无敌的精锐部队,取得了长征的最后伟大胜利,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吗?
附:据了解,该馆建于1973年,位于小尖山南侧山脚平地,原为红军战斗陈列室。
2007年3月,在原址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馆,布展面积达781平方米。为了更加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纪念馆在原来史料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娄山关战斗前后的文史资料和图片资料。
自开馆以来,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成百上千的瞻仰者,截止目前,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已逾20余万人次。
徒步登山
出了纪念馆,我们便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潮向山顶涌去。沿着狭窄的山间小道,我们开始徒步登山,一路走访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小尖山、大尖山战斗遗址等。
娄山关红军纪念碑
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山间的一块小平地,但见青松翠柏之间,耸立着一座“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碑名系张爱萍将军手书。
碑体呈竖排的“二”字,犹如两柄直刺苍穹的利剑,上有党旗浮雕,气势浑厚凝重。据说这二根斜尖巨柱,不仅象征着娄山关群峰刺天、中通一线的雄险形势,而且蕴含着红军二渡赤水,再克贵州娄山关、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
我们一行20多人,纷纷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或抢拍纪念碑,或行至纪念碑前与其合影留念。
小尖山战斗遗址
当我们行至一山坳时,但见中间是一个不足200平米的狭窄地带,前方是高耸的娄山山脉,有一条小路崎岖、蜿蜒至山顶,左边悬崖上刻着的赤红色三个大字“娄山关”,一眼望去甚为壮观。不远处是一个关口,地势险要,从上往下有公路环绕。
关口上摆放着5门古代时的大炮,它们见证了明清的兴亡与红军的艰难苦战。对面则是重崖叠峰,峭壁绝立的娄山诸脉,一眼望去大娄山的险峻与凶恶尽收眼底。
在海拔1400多米的小尖山山头,我们看到,那里树立着一块石碑,上刻“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碑下一个八九平方米的壕坑,几乎占据了山顶的一半。
举目远眺,当年红军鏖战的点金山和大金山尽收眼底。此时山风凛凛、云影绰绰,更有人头攒动,欢声一片,确实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了毛主席诗词中“苍山如海”的意境。
红军战斗遗址娄山关小尖山
而在大尖山的悬崖上,我们看到,那里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敌军的防御战壕,但四周已经被茂密的树木围合。趴在战壕内,满眼都是绿色,碗口粗的柏树、松树,一棵连一棵,简直就是一个森林公园。
我真的不知道,当年三军过后,毛主席是站在什么地方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的。
站在这里,站在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仿佛又听到了那随岁月沧桑而去的枪声,喊杀声不绝于耳。可能在山谷里的某个角落还遗落着当年战事的见证,姑且让这段历史沉寂,沉寂于群山之间。
毛主席词碑
走下贵州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我们便来到了位于关口东侧公路旁边的毛主席词碑处。
词碑依山而建,硕大无比,嵌入川黔公路右侧的岩壁上,两侧各建有一高大八字墙护卫,显得极其壮观!词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25米,象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高13.55米,寓意一九三五年毛主席所作的诗词。
此碑用396块灰白石大理石组成,石上阴刻有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手迹,字径平均2米左右,最大者甚至超过了3米,字迹施以金箔,雄伟壮观,熠熠生辉。
我们缓缓靠近词碑,驻足瞻仰,不觉让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起来。
毛主席的这首词写得慷慨悲烈、气魄恢宏,从词中可看出作者对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的表述,也写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铁血气概,更写出了当时战斗的惨烈与悲壮“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主席词碑
时空流逝,酣战的枪炮声已经沉寂了将近80年,相对于毛主席这首词里的描写,雄关依旧,苍山如故,只是少了如血的残阳,多了一轮殷红的烈日。
仰视词壁,诗词端庄大气,雄健豪迈,悲壮坚毅,笔法则龙蛇飞舞,遒劲有力,豪放酣畅。
品读欣赏这幅蕴含苍凉萧瑟之悲壮,屈铁盘金之刚劲的行草书法精品,无疑是一次高级的艺术享受,我感觉到全身热血在加速流动,灵魂也受到巨大的震撼,因而思绪穿越了遥远的时空,飞向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娄山关战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游来有感
尽管,我们参观娄山关的当天,由于天气原因,看不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丽景色,但我们不难想象得到,毛主席当年在遵义会议之后,指挥中国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又激战娄山关,取得了遵义大捷时的豪迈心情和对中国革命的必胜信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娄山关这座黔北雄关,一如从前,巍然屹立,静默依旧,我们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不远万里慕名而来,领悟“迈步从头越”的意境,一方面是为了缅怀,不忘过去,另一方面是为了超越,谋求未来。一个人是这种情况,更多人也是这种情况,而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