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鹿篆峡之初体验

綦江鹿篆峡之初体验

虽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但綦江鹿篆峡的名字,在上周末綦江友人老张提及之前,脑海里确实是一片空白。这片与主城近在咫尺的清凉峡谷究竟如何?在清晨的曙光下,我们前往打探这片尚未进行任何开发的地方。

短裤、汗衫、球鞋、背包。上午9点,在綦江高速路口与友人老张召集的一群旅行爱好者汇合,登上老张为此次穿越特别租用的长安面包,出发!

从綦江到郭扶镇,再上高青乡,从高青乡路边一条泥泞小道而上,便算是正式踏上旅程了。在长满过膝杂草的石块小路飞奔颠簸半个多小时后,11点30分左右,在清凉的山风吹拂中,我们开始步行。

“要辛苦大家背上干粮和水了,不然中午没饭吃。”徒步的起点是一户农家的后院。向导老邵早早地给老张打了招呼,进入峡谷后是很长一片无人地带,所以必须准备干粮。

穿越团的男男女女却把向导的话当耳旁风,因为刚刚穿过农家后院踏上田坎路,映入眼前的便是大片水稻海在山风中摇曳漂浮的场景。一边走,一边从向导老邵嘴里得知,进入峡谷得步行近1小时。

正午的太阳毒辣,入谷前的田坎路缺少遮蔽,让同行的女同胞十分恼火。幸好沿途野花密布,在自拍与合影的乐趣中,美女们忘记了烈日的灼烤。40分钟后,我们经过入谷前最后一户人家。稻田对面,一位老汉挑着水桶出门,我们扯着嗓门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

步行1个多小时,稻田与田园不见了。顺着石板路,我们一头扎进茂密树林中,肆虐的阳光被天然的绿色屏障挡在数十米之外,只留下斑驳的星星点点。温度也很快降下来,没有谷口的潮湿和闷热,只感觉扑面一股泥土味的凉风。

“好清凉的水,大家快来洗脸。”同行的美女小灵一直冲在前头,窜进一片竹林后,发现一处与山间小溪亲密接触的滩头。也许是前两天没有充足的雨水,溪水并不深,静静地流淌。伸手入水,触感冰凉,捧一汪清流浇在大汗淋漓的头上,别提多舒爽。

“有螃蟹!”在资深驴友宏哥煞有介事勘测并得出结论———水可以直接喝后,小灵又在一块鹅石板下翻到几只螃蟹。老张接话:“要是有锅,搬点螃蟹煮了吃,味道不摆了!”但他转头看了看满地的枯叶,继而摇头:“不得行,要遭搞出山火。”

再往深处走,溪流和竹林是映入眼帘的主要风景。潺潺流动的溪水声,与山风扯动竹林发出的沙沙声,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耳膜。

老邵是郭扶镇建新村的村干部,他听祖辈人讲,这里曾是古盐道,石板路是几百年前由马帮和官商修筑,用作走马贩盐之用,所以我们脚下踩的石板路,都是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入谷接近一半路程时,我们看到溪流中矗立着一座石板拱桥。老邵说,相传这座桥是清朝修建,已有几百年历史。桥面虽有风化的痕迹,也因长期无人踏足长满没膝的杂草,但桥身看起来仍十分坚固,似乎再在这里矗立上百年也不成问题。

一路上的岩壁也是千奇百怪,老张认为,这一带以前一定是汪洋,因为岩石上不仅能看到潮汐涨落留下的痕迹,一些岩壁的底部还布满鹅卵石。

路程过半,近3小时的山路跋涉让很多人脚下都起了泡。綦江本地女团友波波看着路上铺满的枯叶,最先想到脱鞋。第一个吃螃蟹的她这样形容:“软绵绵的,踩起来舒服惨了,一点都不扎脚。”经过短暂休息后再次上路,一群人里多出一大帮光脚板。

再往前走,溪水水面更加开阔。小溪中间,无数大石块砸断溪水的去路,只允许它们从缝隙间悄悄穿过,形成一汪一汪小水潭,橙红色的树叶落在潭水表面,十分好看。

眼尖的团友还发现,不少被大石隔出的水潭中,都能发现鱼儿的身影。看来野钓爱好者们在网上发布的信息非虚。宏哥为此又后悔了半天:“太可惜了,没带渔具。”

下午3点40分,经过4个多小时的步行,一行人终于走出鹿篆峡,到达中峰镇桐子林。从桐子林高处回望峡谷,两座大山就像两扇门,把这个鲜人到访的清幽之地关在里面。从桐子林到中峰镇还有近半小时车程,我们事先作了准备,联系到中峰镇的长安车上山迎接,鹿篆峡穿越就此结束。

小贴士

鹿篆峡的穿越经历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惊喜,在距离主城如此近的地方,竟然有一个集清幽、凉爽为一体,可徒步旅行、组队垂钓、扎营野餐的原生态峡谷,景色不输那些声名在外的成熟景点。对于驴行与户外爱好者来说,或许这够不上太大的难题,但对普通游客来说,要轻松玩转鹿篆峡,尚需当地政府进一步开发。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綦江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