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人的生活(下)

老上海人的生活(下)

老上海人的生活(下)

老上海人的生活:假领子,热死也不能把毛衣脱了

老上海的穿衣也是讲究十足。讲究十足的老上海人发明了假领子这个玩意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买不起衬衫,但是一定要有穿衬衫的范儿,做个衬衫假领子,穿在毛衣里面,热死也不能把毛衣脱了。上海人凡是都要讲个派头。

老上海人的生活:旗袍,中国风情的经典缩影

而在上世纪初老上海人把传统的旗袍融入西方元素改良成了风靡一个时代,甚至于延续到现在的旗袍样式。旗袍最早只是一种肥大的旗人褂子,与男装无异。20世纪初,就像当初将欧洲的百叶窗、门楣纹饰等西方建筑元素变成上海特色的石库门房子,上海人将西式时装的诸多元素注入旗袍,深谙流行之道的上海私家裁缝剪裁出了当年上海滩的时尚魅影,将旗袍做到了极致,成为中国风情的经典缩影。无论是早期电影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天涯歌女》,还是现在的《色戒》《花样年华》,无不在女主人公身上展示着上海旗袍的美感和魅力。

老上海人的生活:“叮叮当,叮叮当”

老上海人的出行里少不了电车和黄包车。张爱玲的小说《封锁》里最重要的场景,就是电车了。南京路“叮叮当,叮叮当”,有轨电车穿梭在老上海的大街小巷。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腕挎手袋,款款而上电车的踏板;头戴礼帽的老克勒(老白领)侧倚在木长椅的车厢里,漫不经心地浏览车窗外的大马路。铃声“铛铛”的世纪回响,现在上海南京路上还有当年铺的铁轨。

黄包车是日本人创造出来的,但是在旧上海发扬光大。那时上海由专门的黄包车租赁公司,好像现在的出租车公司一样。大户人家也有私家黄包车,雇佣专门的司机。直到1956年,上海最后两辆黄包车被送进博物馆,供人参观。

老上海人的生活:上海“最浪漫”的马路

老上海人年轻男女们谈恋爱喜欢“压”马路,甜爱路被誉为上海“最浪漫”的马路,位于虹口山阴路一带,其长度仅526米,宽13米,它原又被称为千爱里(路),其路口有着上海著名的爱心邮筒。

老上海人的生活:当年最时髦的地标之一

压完马路感觉累了,他们会选择看看电影。上海大光明影院是当年最时髦的地标之一,也是老上海人观影的记忆之源。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影院剪彩开业。

老上海人的生活:霞飞路,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

或者漫步到霞飞路(今天的淮海中路)逛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霞飞路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是着名的富人区。《长恨歌》里李主任给王琦瑶租的公寓就在霞飞路。

老上海人的生活:永安百货,屹立近百的老字号

老上海人如果想采购生活必备品的时候,第一个会想到永安百货这个屹立近百的老字号。永安百货创立于1918年,先在南京路635号建成一栋6层营业大楼,1933年又在旁边浙江路和湖北路之间尖角地带(南京路627号)新建22层的永安新厦。永安百货于1966年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随后再次更名为上海第十百货,于1988年定名华联商厦。2005年4月,该商厦起用旧称“永安百货”。月份牌、回力鞋、百雀羚、童涵春、朵云轩……这些在岁月变迁中积淀下来的老品牌仍然被老上海人津津乐道,耳熟能详。

如今的上海已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越来越国际化的建筑、艺术、服饰、生活习惯,已经国内和国外人口的流入,似乎找不到老上海的模样。但当你走进里弄街巷,那操着地道上海话的老上海人,仍然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固守着老上海人的传统和派头。那里才是原汁原味的上海。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上海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