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山西皇城相府的故事(上)

有关山西皇城相府的故事(上)

关于皇城相府,很多人可能没用听说,因为这里开发不过十数年。先截取点资料,讲讲这里,再给大家讲讲有关山西皇城相府的故事

有关山西皇城相府的故事(上)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大清相国》主人公陈廷敬故居。整个建筑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系明代遗构,外城为清代所建。内外城墙总长达78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宽度在2.5与3米之间,总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间。

山西皇城相府:关于陈廷敬

这里因为陈廷敬而闻名天下。陈廷敬又是何许人?

陈廷敬(公元1638-1712年),字子瑞,号说岩,晚号午亭。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中进士,由庶吉士始,历任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其间,主持编修了我国历史上不朽的文化传世典籍--《康熙字典》。

生活在这座相府内的陈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着述繁多,冠盖如林,仅有着作流传至今的诗人达36位,曾出现过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

山西皇城相府:乱世传家业

皇城相府分内城外城。是由陈廷敬的先祖,于明宣德年间逐渐开始修建。那时,陈家祖上还是经商。晋商虽说名气盛大。不过,在过去的皇权社会,商人的地位并不高。那些年,学而优则仕,有钱不牛逼,有文化的才牛逼。

在皇城相府还叫中道庄的时候,正值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的时候。这里的地理位置,又正好处于,大清,大顺,南明交界之处。烧杀抢虐到处都是。这晋商大户,当然也就是大家眼里的肥肉了。然而,这个大庄园,在经历了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来又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岁月,到如今,依然顽强的保留在大多数当时的风貌。这么大的家业,传于今日,大家能有机会去体会。这不得不说,是因为陈氏家族的团结。这个团结,更多的来源于对传统的传承,对后辈的教育,以至于大家对家族笃定的爱护。

听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庄园建立初期。内城城墙还没修建之前。庄园经历过一次比较大的洗劫。明末的土匪,蜂拥而至,打定主意来这里大捞一把。全庄800多口人,在上图这个河山楼里,吃喝拉撒睡的抗过了5天的攻击。因为修建设计者的智慧,在大楼里设置有水井,有厕所,有粮食,有厨房,有地道。大家抗过五天五夜。土匪们最后只是抢夺了很多财产,却没有伤害到根本。

经过这件事以后,庄里开始修建城墙,开始雇佣大量护院安保。最后慢慢完成了这座被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两位老先生盛赞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的大宅院。

陈氏家族鼎盛于明崇祯至清顺治、康熙、乾隆、雍正年间,其时,除在中道庄大兴土木、营造住宅、宗祠、坟茔和向外拓展铁业、钱庄、丝绸、茶叶、当铺等各类生意外,还经常造福于本族和乡里,义举不断。一则对本族鳏寡孤独多有赈济,关怀备至;二则对乡里百姓有难必助,每遇灾年便开粥棚、施谷麦,尽其所能;三则乐于公益事业,为当地修桥筑路,治洪捐银、建造义冢等等,屡有功德。这些好善乐施之义举,在民间被传为美谈,有口皆碑。在此期间,由于陈家祖祖辈辈重视教育,推崇“读书入仕”、“诗礼传家”的治家理念,因此,科甲鼎盛,代不乏人。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山西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