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旅游攻略

嵩山旅游攻略

       嵩山,五岳之一,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等群峰组成,千百年来,它以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矗立在中原大地。自去年十月独自登临少室山以后,太室山就像具有巨大的磁性一样吸引着我,召唤着我,恰巧今年中秋小长假,挈妇再次前往,了却了一桩心愿。     

第一天

7点30分,我们从P市乘车前往,一买票便感受到了物价的高涨,去年十月还是26元,不到一年时间票价便涨至34.5元,人民币的含金量在不断的缩水呀。经过3个多小时的行驶,11:05,到达了登封市老汽车站(西站,位于中岳大街路北),下车后,就在车站附近一个名叫“中岳川菜馆”的饭店吃了“刀削面”,填饱肚子,然后乘6路公交车去嵩阳书院,这里是登山的一个起点。

        12.07分,到了书院停车场,继续向前(东)再走20多米,转北跨过一座小桥,便是登山的步道。抬头望去,太室山横亘眼前,真可谓“嵩山如卧”呀。这一段步道,修筑的平整美观,宽约2米,用青色的条石砌成,每隔几十米远(大概50米吧)就树立着一个灯杆,一直到景区入口,约有3KM,缓缓向上,走起来并不太累。

        下午1:40,我们到达了景区大门(从嵩阳书院可以乘车上来),买过门票(50元/人),进入景区,迎面而来的就是几十级台阶,登上去就有些气喘吁吁了,再往前行,是一座新建的石牌坊,门楣上书“寻真”二字,何意?没有深究,有些懵懵懂懂。越往前行,山势越来越陡,山路曲曲折折,盘旋向上。我们依次走过了老母洞、中岳行宫等新旧建筑相间的古迹景点、楼台亭阁,看到每间殿宇里都供奉着不同的神像,香烟袅袅着,神仙们歆享着,信男善女们虔诚地朝拜着,我也弄不明白,只是默默地看看就走开了。一路走来,我们还看到了被古人形象地称为“云城”、“石船”的自然景观,其实它们都是巨大的岩块,你不得不佩服我们先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路旁树立的石牌上,我们也了解了“褶皱”、“断层”、“嵩阳运动”这些地质学名词,再对照着指示的岩体,驻足观看,亲眼目睹到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看着那扭曲或拱起的岩石,自然的力量让人瞠目,这无疑是堂生动的地质课。

        16:50,我们来到了一个称为“天梯”的地方,从这里到“三皇口”是到达太室山峰顶的最后一段路程,也是最为陡峭险峻的路段,全是一级一级的台阶,只在台阶连接处是一小段平路。可以想象,当年修路该是多么的艰难。就在我们手抓栏杆,一步一步奋力往上挪的时候,看到一个个子不高的男人,在我们前面,担着一些东西吃力地走着。在一个平台处,我撵上了他,和他攀谈了几句。我问他一天能挑几趟?能挣多少钱?他说现在不行了,只能跑一趟了,挣不到百元。听罢,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着意对着他拍了十多张照片,带回去,让上中学的女儿看看……

        登一段,歇一歇,17:35,我们终于到达了三皇口。这里就是太室山巅了。转身回望,苍茫大地,尽收眼底。记得高中时曾读过“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而此时我却想起了范仲淹的诗句:“不来峻极游,何以小天下”,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登高望远,总会让人胸襟顿开!

        由三皇口分为两条岔路,一条通往峻极峰,一条通往二仙洞、白鹤观。通往峻极峰的路是在山顶上开辟铺就,还算平坦。沿路一直向前,看到有几处建筑,太累了,也没有近前观看,走了十多分钟,走到了山顶的尽头,我们看到,在一堆乱石巉岩当中,立着一通石碑(确切说是一块长形石头),石碑右上部分裂掉了,缺了一角,看不清刻的两个字,只有石碑下部遒劲有力的“峻极”二字,赫然入目,这里就是太室山峻极峰最高处了。海拔1491.73米。不少游人在这里拍照留念。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极目远眺,群峰迤逦,连绵不断,如万顷波涛,隐约起伏在雾岚之中。

       我们在峰顶上待了一会,就顺着山东北坡的步道去“松树洼招待所”。从山顶上看,招待所处在峻极峰北坡与一个山头之间的凹地上,周围有一片松树,估计松树洼名子就是这样来的。招待所是嵩山风景区嵩阳管理处开办的,仅有5间房屋,条件非常简陋,我们要了一个单间(房价100元,通铺每床40元)。之后,陆陆续续又来了十几位游客,一下子就住满了,还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两个小孩,在房前一小块空地上搭起了帐篷。是夜,是中秋的前夜,明月悬空,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坐在房前的石凳上仰望明月,耳畔传来阵阵松涛之声,看着两个嬉戏的小孩,心中不觉一片怡然。

第二天

一夜无语。次日晨5:30,起床,简单洗涮一下,就背起相机,快步登上山顶看日出,累的是上气不接下气。只可惜天公不作美,云层太厚,等了许久,始终看不到朝阳喷薄而出的壮观景象,只见到天际的一抹曙光。7:10,从山顶下来,吃了点自带的食物,喝点热水,权作早餐,8点整,离开招待所。按照行前计划,上午游览法王寺和嵩岳寺,下午返家。

从峻极峰到法王寺也修有步道,顺着一条山谷逐级而下。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木,还有一些花花草草,其中有两种花是我第一次看到,也不知叫什么名字,花型和颜色都很奇特,就拍了下来,这是这一路的收获。也许是时间早的缘故吧,路上少见人影,只有婉转的鸟鸣伴我们前行。紧赶慢赶,走了三个小时,11:10,我们到了大法王寺门前。

        据介绍,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天灾人祸,历代屡遭损毁,现今的法王寺是八七年重修和扩建的。它北倚太室,依山就势,七进院落,逐级盘上,殿宇楼阁,金碧辉煌,看上去巍峨壮观。

我倒是不太喜欢新建的东西,草草地看了未来佛殿、天王殿、西方圣人殿等,便直奔寺院最后面的法王寺塔,看塔是我游览该寺的主要目的。何也?先前,曾在一本名为《中国建筑》的书中看到:西安小雁塔、大理千寻塔和登封法王寺塔是我国唐代砖构密檐式塔的代表作品。而这三座塔中,造型比例最好的就是法王寺塔了。它高约40米,细高的比例约为1:5.7,再加上其底层较高,看起来气势挺拔,非常精美。所以,一睹法王寺塔就是这次嵩山之行的一个内容了。为了拍全塔,我没有近前,只在离塔几十米远的地方,选好角度,支起脚架,认真的拍了起来。亲临塔前,边拍边看,寺塔俊朗的外表,优美的造型,与山势呼应配合,呈现一种自然的美,让我有些不舍。

拍完塔,我们回走,着意在西方圣人殿前停留了一会。这里是欣赏嵩山八景之一“嵩门待月”的绝佳场所。看到一些人正在摆置桌椅,布置场地,就问旁边一位是怎么回事,他讲,市里今晚在这里举办中秋赏月晚会。看着旁边牌子上“嵩门待月”的介绍和实景照片,想象着一轮明月慢慢浮生,犹如银盘镶嵌在两山交错形成的凹形缺口(谓之“嵩门”)之间,银辉泻地,铺洒在古刹宝殿之前,不经意间,一声浑厚悠扬的钟声传来,那意境真的妙不可言。LP都有些动心了,对我说:“不回去了吧?”但我还是坚持回去和父母家人团圆,这样的胜景就留待下次吧。

      看完法王寺,已是12:10,我们顾不上吃饭,赶紧打车(私人面包车,10元)去嵩岳寺,两寺相离不远,约7、8分钟就到了。这里游人很少,看看也没有别的车,为保险起见,就让司机留下等我们。来嵩岳寺的目的,同样是看塔。这个塔更有看头。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座112边形塔(塔平面为12边形)。就冲这两个“一”,就不能不看呀。

        来到寺门口,拿出登山的门票,把门的小伙子说那个门票不包括这里(只包括法王寺),还得买票。考虑到时间也不充足了,不能细致游览,再加上站在门口就可以一览全塔,就没有再买票。和小伙子商量了一下,我跨进门去,拍了几张照片,留做纪念。

        回来后,回想起来,感到还是有点遗憾,本是奔“二塔”而去,都近在咫尺了,却没有亲近登临,抚摸细观,似乎有些叶公好龙的意味。情势所限,也是没有办法呀!好在两地距离不远,来去方便,就为日后重游留个念想吧。13:15,我们如期赶到了汽车站,17:00,顺利到家,嵩山之行愉快结束。

        旅游小贴士:郑州市内以“1”字开头的公交车是电车,“2”字开头的是中巴专线。无人售票车价1元,空调车2元。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