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红叶为什么这样红?
编者按:曾经风靡一时的《满山红叶似彩霞》,让国人第一次认识了巫山红叶。30年后,巫山红叶已成为一个颇有美誉度的品牌。每到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碧绿江水与满山红叶交相辉映,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游客趋之若鹜。生长于悬崖上的巫山红叶为什么这样红?是外来物种还是自然?从哪个朝代有的?
巫山红叶绵延巫峡两岸70多公里,因特殊的峡谷气候,绽放时间比其他地区红叶晚两个月,观赏期长达3个月,自11月初一直延续到次年元月。乘船沿江而下,在巫峡两岸都可见到绵延数百里群山一片醉人的红。红叶装扮下,神女峰艳丽无比,飞凤峰娇俏动人,满山红叶沿险峭的山梁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灿烂阳光下,成片的艳丽红叶在碧绿江水映衬下摇曳生姿,无不为此心醉。
但让人奇怪的是,紧邻巫峡的上游夔峡和下游西陵峡,都没有如此成片的红叶。这紧贴着石壁生长,在悬崖上绽放的巫山红叶,就像上天送给巫山的独有礼物,巫山红叶为什么这样红?外来物种?还是自然?
巫山红叶为什么这样红:峡谷特殊气候造就
巫山当地人:巫山红叶为什么这么红?那都是因为神女的缘故。关于神女与红叶的传说,当地几乎人人都能说出几个版本:有说神女路过三峡时,爱上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了等待大禹回来,于是,神女化作了一座厮守千年的山峰,而她期盼的眼泪,染红了漫山遍野。所以,神女峰脚下的红叶最红、也最壮观;有说神女帮助大禹治水后,发现三峡万峰磅礴却独缺绿色,于是,她偷了天庭黄栌亲手栽种,朝云暮雨浇灌,才蓬勃成今日的壮观……
美丽的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巫山红叶究竟为什么这么红?巫山县林业局和旅游局专家称:从植物学上讲,树叶变红主要是因为叶片中含有胡萝卜素或花青素。入秋以后,黄栌叶内的花青素增多,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破坏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巫山红叶以一种叫黄栌的灌木为主,叶片圆形、光滑,之所以红得纯正,他们分析,可能是因为峡谷气候条件造成:峡谷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昼夜温差比开阔地方更大,较大的温差会让花青素形成更多,颜色便红得纯正。因为巫山是全国唯一的峡谷红叶景区,所以其红叶的艳丽纯正,也是独一无二的。
巫山红叶为什么这样红:物竞天择的黄栌子
巫山红叶虽然品种繁多,但黄栌子占了绝大多数。有民歌为证:“黄栌子苦,黄栌子苦,黄栌子长在石窟窿。没有水,没有土,又是寒,又是暑,长几片叶儿红都都。煮得香红苕,打得白豆腐。”黄栌子是种灌木,水土稀缺的峡谷两岸悬崖上,正好适合它生长。
以前,巫山红叶多做了当地人的柴禾。有民歌为证“黄栌子油亮亮,烧起来火旺旺,今年砍了明年长。”上点年纪的人几乎都会唱。砍伐黄栌作柴禾的习惯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所以,峡谷两岸红叶的历史至少已有数百年。
巫山红叶距今已有三四千万年
曾经贱如柴禾,如今备受追捧的巫山红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有的?巫山民俗和三峡文化专家判断:“巫山红叶应该与三峡同龄!”有以下理由为证:
- 初唐时候,有关巫山红叶的诗歌便数不胜数:李涉《竹枝词》中说“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乔知之《巫山高》则写道“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杜甫那首出名的《秋兴》中也提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古人把红叶都当作枫树,所以杜甫诗中会说 “玉露凋伤枫树林”。诗人作品不难看出,对“红树影参差”的满山红叶,他们并没当成一个新鲜事物,应该是由来已久。
- 追溯到三四千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黄栌子是因为适合水土稀缺的峡谷两岸悬崖环境而自然出来,那应该是从这样峡谷环境形成之日便有了此物种。而三峡形成的历史,则应追溯到三四千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三峡形成以后,气候、环境等一直没有大的变化,那么它所拥有的红叶等植物也应该是从那时就有了。如此悠久的历史,可以堪称“活化石”之一。
巫山红叶精华线路推荐
巫山红叶旅游小贴士
- 巫山秋季清晨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很大,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诱发心脏病或高血压,最好天亮时再爬山。
- 对山上的气候特点应有所了解,争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气预报。带好衣物早晚御寒,防止感冒。
- 事先了解登山旅游路线,计划好休息和进餐地点,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乱闯;
- 巫山看红叶,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 在巫山景区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 登山时,人体会大量出汗,由于秋天气候干燥,补水就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