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老街

中山古镇老街

老街区三合场

中山传统民俗建筑老街区三合场,依山临水而建,整街自南向北,沿笋溪河一条龙延伸。早在1500年前,古镇街长曾达3公里,铺面多达600余间。

经历了无数次洪水的洗礼后,虽然至今古镇街长仅有1.5公里,铺面仅有300多间,但在巴渝古镇中是保留较为完整的古镇。

山地民居古建筑群

古街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整条老街以青石板铺设的街面为轴,东西两排而走,街面宽3—5米,建筑物为穿逗式木结构或穿逗式和抬梁式混合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

建筑群巧妙利用三合场依山傍水的地形灵活而经济地做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依靠河岸木桩采用吊脚楼式建筑,建筑高度为1—3层,墙体用木桩、木板、竹夹,屋顶全用青瓦铺盖。

整条老街有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的特点,被来镇考察的民俗建筑专家评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筑群

贸易繁荣的水陆码头

中山古镇三合场古称龙洞场,可考历史858年,清朝康熙33年设行政办事机构——笋里十二都,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繁荣的水陆码头。

贵州、綦江、江津、合江等毗邻地区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进行交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日用品靠水运到龙洞场后,再由马帮人力挑夫运到各地。

光绪25年的“禁卖发水米碑”碑刻榜文证明当时每场买米都在万人以上,可想象其繁荣景象。当年场上有锅厂、铧厂、金铺、银铺、铜铺等众多小手工艺作坊和“官钱铺”钱庄。

至今仍尚存有铁匠铺、机房、染房、手工刺绣、手工印染、手工舀纸、竹编、打木桶、糟坊、碾米等传统手工行业和烟熏豆腐、石板糍粑、杂酒等传统小吃,老酒馆、老茶馆、老药铺、老秤行等老店堂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