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华沙旅游推荐(2)
波兰华沙旅游推荐(2)
波兰华沙旅游:“肖邦公园”与“中国大道”
恰逢一个晴好的周六,去波兰昔日的皇家园林和总统府游览,想必是极好的。每逢夏秋季的周末,那里都会有肖邦户外音乐节,仙乐飘飘中,男女老幼席地而坐,甚至各种“葛优躺”,还有横七竖八的婴儿车。对当地人来说,听肖邦,或许并不是为了培养什么音乐才能,而是一种习惯。然而正是这样一种习惯,让人相信这个民族的本根永远不会散落,就如同绵延不绝的钢琴声一般。
“只有你们中国人把这里叫作‘肖邦公园’,其实它的名字是瓦津基公园(Lazienki)。”我的向导傅铁克能说些中文,他告诉我,这个公园里有一座巨大的肖邦雕像,露天音乐节就围绕着它举行,有一天,他正躺在草坪上欣赏音乐,听到旁边一对中国情侣在吵架,因为男生约会迟到了,经过大致是这样的:男生跟出租车司机说去“Chopin Park”,结果被拉到了肖邦故居--门前的确有一座小公园;他解释说是要去“The Other Chopin,bigger”,然后就被拉到了肖邦国际机场!
一座辉煌的园林往往离不开一位爱好艺术的国王,瓦津基公园的诞生,要归功于波兰末代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1764-1795年在位)。这位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国王还有一个更知名的身份--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情人。在情妇的帮助下登基之后,这位“波兰的宋徽宗”聘请了众多知名画家、建筑师、雕塑家,建成了水上宫殿、梅希莱维茨基宫、贝尔维德宫、露天剧场等历史性建筑,奠定了如今瓦津基公园在波兰“万园之园”的地位。
贝尔维德宫是一座意大利巴洛克式宫殿,位于公园西南角的高岗上,它的名字来自意大利文的“美景”(belvedere)。沙俄吞并波兰后,这里是首任总督康斯坦丁大公的官邸,“二战”后又成为波兰共和国首任总统毕苏斯基的官邸,在瓦津基公园门口可以看到这位总统的雕像。虽然如今总统是在城中的拉齐维乌宫办公,但华沙人依然习惯地称这里为总统府,今年夏天,波兰总统杜达夫妇也是在这座迎宾馆以国礼迎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的,波兰马佐夫舍民族歌舞团在这里为中国客人带来了一场精彩演出。
历史上,贝尔维德宫可并非如此歌舞升平。1830年,著名的“十一月起义”在这里爆发,起义者冲向宫中,康斯坦丁大公见势不妙,男扮女装,乘夜色逃走。虽然十个月后起义被镇压,华沙重新陷落,但那位大公却丧身军旅,再没能回到这座宫殿。1956年的“十月事件”同样震惊了世界。当时,波兰统一工人党准备召开八中全会,选举新的政治局,以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未经邀请就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飞到华沙,进行干涉,波兰方面坚决拒绝了他参加八中全会的要求,将他从机场送到贝尔维德宫,双方在此举行了一次事先没有准备的会谈,这样的会谈,在国际关系史上可谓空前绝后。赫鲁晓夫暗中调动驻波苏军向华沙方向运动,试图以武力迫使对方就范,最终激起民愤,慑于形势,次日早晨,赫鲁晓夫悻悻然离开了贝尔维德宫和华沙,打道回莫斯科,危机就此解除。
相比之下,位于高岗下面的梅希莱维茨基宫,历史要和平得多。1958年9月15日,中美大使级会谈从日内瓦迁移到华沙,波兰政府提供梅希莱维茨基宫作为中美谈判的场所,在此进行的谈判持续了15年之久。而中国与这里的缘分远不止于此,宫门前贯穿园区一公里长的大道甚至就叫作“中国大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交恶时,波兰人曾自发来到这条大道上“集体散步”,表示对中国人民无声的支持、对老大哥霸权无声的抗议。
虽然波兰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但在这条“中国大道”修建和命名时,两国还没有什么交情--那可是在遥远的18世纪,当时,“中国大道”长达5公里,远胜过现在。这还得从波兰那位风流的末代国王奥古斯特说起。“中国大道”的另一端,是曾经的一代雄主索别斯基国王建成的维拉诺夫宫(Palace Wilanow),而奥古斯特的表妹伊莎贝拉正是嫁到了索别斯基家族,二人就如同宝哥哥和林妹妹一般亲密无间,而且同样酷爱中国文化,索别斯基家族恰好也都是中国迷,于是就有了见证这段情愫的“中国大道”。不仅如此,奥古斯特还修建了两座石木结构的中国桥和一座木质结构的中国门楼。可惜,由于战火和城市建设,“中国大道”的绝大部分已经消失,今年习近平主席来访时,这里挂满了一公里长的大红灯笼,聊表对那段友好历史的纪念。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