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之浙闽木拱桥的造桥技艺(中)

国内旅游之浙闽木拱桥的造桥技艺(中)

国内旅游之浙闽木拱桥的造桥技艺(中)

国内旅游之浙闽木拱桥:技术难度

浙闽木拱桥的技术难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独特的“编织拱”结构,需要巧妙的设计与准确的计算;二是浙闽山区高山深涧的地理环境对施工技巧的要求。

国内旅游之浙闽木拱桥:怀胜桥

在普罗大众的印象中,“浙闽木拱桥”这个术语远没有“廊桥”来得熟悉。对于廊桥爱好者来说,繁复秀美的桥廊通常是当地百姓评价一座廊桥的首要因素。这种只重外表的观感体验,是因为这一类桥梁全部建有廊屋,既保护了下面的木质主体结构,又可作为村子的公共空间,或是用作行人歇脚躲蔽风雨的路亭。

景宁县东坑镇章坑村内的怀胜桥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古朴实用。桥头对面则是建于1960年代末的大会堂。对村民来说,廊桥与礼堂都是他们休息、聚会、赶集甚至举办庆典的公共空间。

但就桥梁史的意义而言,浙闽木拱桥最为核心的价值在于桥面板之下、不为普通游客所了解的桥拱结构与蕴含其中的营造技术。正因如此,早在浙闽木拱桥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之前,“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已经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内旅游之浙闽木拱桥:历史上现存的浙闽木拱桥分布情况

历史上现存的浙闽木拱桥大体分布于浙闽两省交界山区,向平原地区略有扩散。但是,由于洪水、火灾,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兴建道路、水库,今天大约只有一百余座木拱桥有幸保存下来。这其中最古旧者,当属位于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的如龙桥。根据梁上题字,该桥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至今近400岁了。除历史价值外,又因桥廊与楼、亭结合,造型独特,姿态万千,技艺高超,2001年入列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浙闽木拱桥中的第一个“国保”。

如龙桥的廊屋建筑以繁复精美而著称,北有钟楼,南有桥亭,当心间重檐歇山顶,内里斗栱构造古朴大气。

国内旅游之浙闽木拱桥:水柱架

在浙闽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山深涧中,实现道路交通的通畅是浙闽木拱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浙闽木拱桥的跨度技术已是古代社会的极限水平。在西方世界,40米的桥梁跨度--无论石构还是木构,都是在文艺复兴(从技术史的意义上来说开始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才实现的。

章坑村接龙桥高踞村外北溪上游20余米的高崖上,净跨达30米。自1917年建成后的近百年间,一直是景宁通往文成的交通要道。今日机械技术发达,传统造桥技术濒临失传,急需记录与保护。

跨度的实现,并不是木拱桥建造中的唯一挑战。古代造桥匠人所面对的困难,在章坑接龙桥面前尽显无遗。这座净跨30米的大桥立于高崖深涧之上,桥身至崖底的巨石有20多米高差,传统匠人们是如何驾起这凌空飞虹的?面对接龙桥这般地理环境及节约木材的考虑,一种巧妙高效的“水柱架”是造桥匠人的解决之道--这种脚手架配合岸上的轱辘“天门车”使用,兼具起吊功能。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国内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