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晋升国家5A景区 将改换门庭

黄鹤楼晋升国家5A景区 将改换门庭

发布: 2009-3-30 15:12  来源: 中国民俗旅游网

黄鹤楼大门将迁至古楼洞东侧。5月21日,黄鹤楼迎来喜讯:晋级成功,入选国家首批66个5A景区之列。更可贵的是,在江南四大名楼中,也只有黄鹤楼入选。

在传来晋升国家首批5A风景区的喜讯之时,黄鹤楼旅游区十年远景规划也新鲜出炉,这是黄鹤楼重建以来最大的改造,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大门将迁至古楼洞以东,武昌路旁。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陶振建透露,力争年内启动大门改造,修建1.2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为目前停车面积的6倍。

三区六景魅力四射

黄鹤楼旅游区规划范围为:蛇山以北以铁路为界,山南西起黄鹤楼西门沿武珞路与红楼、省图书馆接壤,通过原首义公园大门至蛇山尾部,包括山面拆迁地直至中山路一带。

黄鹤楼旅游区的西部、中部为人文生态区,东部为自然生态区,山南主入口处为接待中心区。具体分级区划如下表。形成3个主体功能区、6个景观园区,沿蛇山山脉顺地势展布的景观可知局。

黄鹤楼旅游区:休闲天堂

黄鹤楼的十年规划与蛇山透绿工程紧密相连。

按武汉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要求,将拆除蛇山南麓建筑物,只保留湖北省图书馆、黄鹄山庄、龙华禅寺等建筑群。蛇山以保护和优化山林植被、显山透绿为重中之重,既要打通最佳观楼、登楼和登山远眺的视线通道,又要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是把黄鹤楼旅游区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都市文化休闲型5A级旅游区。

黄鹤楼旅游区范围拓展为蛇山北部以铁路线为界,山南西起黄鹤楼西门沿武珞路与红楼、省图书馆接壤,通过原首义公园直至蛇山尾部。

黄鹤楼旅游区总体规划,除“黄鹤古肆”一条街(旅游区购物用地)、龙华禅寺等项目外,总投资约9030万元,一期为项目建设期(2006~2010),二期为建设项目完善期(2011~2015)。

黄鹤楼旅游区将形成3个主体功能区、6个景观园区沿蛇山山脊展布的景观格局:西部、中部为人文生态区,包括黄鹤楼文化区和首义公园区;东部为自然生态区,包括蛇山园区和山南休闲绿地;接待中心区在山南主入口处,包括主入口门区和鹤苑等。

人文生态区:抑商扬文

黄鹤楼楼分5层,第二层将调整现有陈列,以历史文献为据,以真实而艺术价值最高的宋代黄鹤楼为原型,重新制作黄鹤楼仿真模型,在橱窗中可精选黄鹤楼历史照片,以体现黄鹤楼建筑发展史;第三层将以各时代咏黄鹤楼最具典型意义的名人为展示重点,如古代以崔灏、李白为代表,近代以张之洞为代表,以充分彰显名人与名楼的内涵。

此外,主楼中浓厚的商业气氛,冲击了“品楼”情趣,规划撤除一层、三层分设的购物点;“黄鹤古肆”一条街将主要经营具吸引力的黄鹤楼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同时撤除目前散落在黄鹤楼园区各处的经销点。

此外,还将相应调整建设辛亥革命纪念小区,修建龙华禅寺山门,用地北向延伸至山脚,作为龙华寺的后花园,形成一处精致的寺庙园林区。

自然生态区:修旧存野

包括蛇山园区和休闲绿地,位于蛇山东部,即抱冰堂以东直至大东门接中山路,山北以铁路线为界,山南直至武珞路,包括已经和即将拆迁的山腰以下透绿地带。

山体上半部未开发的山地,乔灌自然杂生,林间有不定型的羊肠小道,留有特大城市难得一见的野趣,将尽可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恢复地表植物群落,营造具观赏性的休闲园区,恢复梅岭、小罗浮和观景塔等被遗弃的历史景点。以“梅岭”为背景,向东、西、南三面扩展1200~1800平方米,种植梅花,再现百年历史景观,体现梅花作为武汉市市花的标志性景观。

修复抱冰堂后山巅观察火情的瞭望塔,供游人登高远眺。

省图书馆西侧至地下停车场、东侧至中山路与武珞路夹口一带,均辟为绿地,与蛇山显山透绿工程配套,形成蛇山山脊、山麓直至山南缓坡地带完整的城市休闲绿地系统。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黄鹤楼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