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器曰书坊(上)
江苏扬州西郊一处偏僻的湖边小院,几个老人和一个文弱的年轻人围着一堆木板,共17块,全都黝黑锃亮,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它们就是古籍印刷最原始的工具--雕版。
江苏扬州器曰书坊(上)
『器曰书坊』的刻工、印工,平均年龄60岁(主要是器曰拖了后腿,否则得到65岁了),大部分曾从事古籍印刷工作40年以上,他们从扬州的各个角落聚拢在一起,修复、再造古籍善本,每刻成一部新书,都像是从时间手里抢回了一件即将遗失的珍宝。
江苏扬州器曰书坊:千年佛经的力量
2012年,记者器曰陪同扬州几位雕版师傅及国家图书馆的两位专家前往日本爱知县岩屋寺,考察一部宋版大藏经《思溪藏》。
《思溪藏》是宋版经典佛经,卷帙浩繁,地位类似《四库全书》。所有经版都在南宋末年毁于战火,宋版原刻的经书,目前在日本有7处藏有全本或零本,而在中国,仅国家图书馆藏有5000余册,也是清末驻日钦使随员杨守敬从日本买回来的。
“吱呀”一声打开阁门,器曰闻到一股扑鼻而来的樟木香味,30多个长方形的经箱堆满了整间屋子,一尘不染。器曰下意识地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些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佛经。
记载佛经的黄麻纸已经非常脆弱,散发出独特的香气,正是这香气避免了蛀虫的破坏。奇异的是,纸上的墨色特别黑,犹如簇新的黑漆,让人不敢相信它们已历经千年。每一个字都是典型宋刻的颜体,版面周正,字体舒展,与明、清刻印的佛经那种局促的版面完全不同。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本千年纸书保存得如此完好?首先,用材讲究,黄麻纸不含酸性物质,可历久而不朽;其次,做工精良,由此也引发了后人的珍视之心。
这次和宋版书的亲密接触,改变了器曰的生活轨迹。回到扬州,他辞去了记者的工作,一头扎进故纸堆,开始了“善本再造,古籍修复”的生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再造出好的善本,让后人也生出保护它的信念。
江苏扬州器曰书坊:旧时光的涅盘重生
开始从事雕版古籍善本再造后,器曰如同一人分饰两角。一个角色是“农夫”,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雕版古籍善本再造的制作是一个分工非常细的工作,一部书从立意到成品要经历将近30道工序,写样、雕刻、印刷、装订、齐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逾越,他说这个工作很多人不能适应,因为太耗时间和耐心了。
另外一个角色是“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拿到待修的古籍,他和老工人们往往要花数周时间“会诊”,研究古籍属于什么版本、刻于什么年代,确定修缮方案,包括寻找最匹配的修复用纸和还原书的装订方式。很多古书是前人修过的,若是修得不好,还要剥离开,判断、找回最初的风格。
修书要修得完美,又不能过度,维持它身上时光的色彩。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修的,比如书里的印章。藏书章是书的生命足迹,记录了它曾经被收藏在哪些地方,在哪些人的生命里经过。通常,越好的书上面的印章越多。
2014年夏秋之际,有人送来两册拍卖得来的仿宋刻《备急千金药方》,书页残存60%,纸色暗淡青黄,布满各种破损,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稍微一动,纸屑就掉下来,内页有很严重的虫蛀,窟窿穿透几十页纸,就像一枚钉子深深扎进书中。这本古书的前后两页已经被修过--是个不懂行的人做的,用A4纸和化学胶粘合起来,如此这两页就算是废掉了。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