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仓美食文化(上)

苏州太仓美食文化(上)

苏州太仓美食文化(上)

一座城镇之于历史,若是带有命名上的归属感,就无法被忽视和遗忘,如果再与食物等生活细节相关,便更加拥有人间烟火的亲近力量,即使经历沧海桑田的变迁,再被提起时也依然有血有肉,寻得到最初的鲜活味道。

苏州太仓美食文化:锦绣江南金太仓

太仓在行政区划上隶属苏州,在地缘上却与上海最为贴近,从上海虹桥机场到太仓只有50公里,高速公路几乎贯穿全程。但我以为,太仓就是太仓,不是任何大都市的一部分,也不生活在任何城市的“阴影”之下,它是独特的兀自生长的个体,既不像上海那样拥挤嘈杂,也不像苏州那样被过于标签化的古迹重压着。

“太仓”之名大约得自元朝末年,而其作为国家仓库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这座人烟稀少的滨海村落被吴王选中成为屯粮仓储之地,从此这一功能就没有改变过,后来之所以被冠以“太”字,是因为境内纵横河道的开拓,以及漕粮海运的盛行。元代时,粮食、丝绸、水产、陶瓷、茶叶等物资的大幅出口和交换,使太仓的仓储变成了活动的黄金屋。当时太仓从刘家港到南门张泾关长达三十里的范围内皆是长堤码头,商贾显贵云集,店铺旅肆林立,由太仓驶出的商船向北可达今日本、韩国,向南可达今越南、泰国,海运贸易盛极一时,“六国码头”、“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称也随着商业的推动传遍世界。

如今在太仓博物馆可以看到昔日“六国码头”的宏伟景象。博物馆将“粮仓”的概念深植于建筑设计之中,整座展示大厅是一个三层高的玻璃天井,巨大的形如竹编仓盖的装饰物高垂在正中,下方是“六国码头”的立体模拟景观:繁杂的水道环绕着规整方正的太仓城,一座座曲桥联结两岸,城内城外遍布商铺、宫殿、民宅和粮仓,满帆的大船排列在一座座码头旁,等待随时起锚,驶入长江,再驶入茫茫的远洋。

曾经在太仓等待起锚的不只是商人和船工,还有著名的三保太监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的29年里,郑和率领的船队,以刘家港作为亲近世界的起点,先后七次扬帆远航,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郑和的庞大船队停泊在太仓的巨型码头上,蔚为壮观,鱼米之乡的丰富物产,为船队补充了一日三餐的家乡味道。许多水手是就地选拔的,这些来自江南的船员经验丰富,成为下西洋的骨干。郑和与近随们日修船桅,夜观星象,以期风平浪静。每次出行前,郑和都会在天妃宫(位于今天的浏河古镇)虔诚地焚香敬天,这样的行前祭拜持续进行了六次,第七次出行时没有例行祭拜,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命运使然,郑和最终没能平安返回太仓,他的故事与先前所立的碑刻一起被留在了天妃宫。今天人们还可以在天妃宫的香火里隐约看到郑和虔诚而坚毅的身影,他使得太仓的历史更加厚重,也将太仓与更为广阔的世界联结在一起。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苏州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