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在茶之外的台湾茶馆(上)

动人在茶之外的台湾茶馆(上)

动人在茶之外的台湾茶馆(上)

台湾,时常感受到“茶是灵魂的饮料”。温热壶盏、悬壶高冲是一种生活方式;茶水相融,香沁心灵是一种精神状态。在茶文化的熏陶中,人的生命仿佛也有了山水清音和草木葳蕤的灵气。本篇,我们来说说那些动人在茶之外的台湾茶馆

台湾茶馆:冶堂--茶香不怕巷子深

地址:台北市永康街31巷20-2号1楼

知道“冶堂”,并不是因为舒国治和妹尾河童,而是一位前辈托我买茶。来这儿的,恐怕都是熟人带熟人,若没指引,恐怕真要费上一番周折。从外表看,这不过是极寻常的居民小院,大门口只有门牌号,没有招牌。淡淡的蓝色大门把市井喧嚣隔开,步入院内,绿意葳蕤。角落里停着一部老式自行车,后座驮着个蓝色小箱子,上头白字“台湾铁路第十二文化工作队书箱”。环顾四周,心生清凉。马上明白,台湾茶行不少,前辈为何独独指定冶堂。

“坐,随便坐。”冶堂主人何健,没有殷勤的寒暄,口气不似一般商家职业化的招呼。他一身素衣,一条棉麻质地的阔腿裤,带几分文人气。听说他原本从事金融业,因为爱茶而开起了冶堂。

堂主喜欢收集各式茶器物,店内宝贝不少。每件小东西都有着特别的质感,或朴拙、或雅致。我来访时,已是黄昏。不一会,堂主送上清茶,橘黄的灯光在冶堂里亮起来,在白瓷杯的清冽茶汤里映出个小小、圆圆的黄月亮。

在台湾几日,我留意到不少店家喜欢把媒体报道贴在门面上,有的还要特地写上感谢某某报纸、某某电视台前来采访。至于冶堂,上网随便一搜,名气不小,新华社、《人民日报》也曾慕名采访过,相形之下,门面倒是刻意低调。冶堂没把媒体报道一一秀出来,店内仅见一份来自大陆三线城市的《益阳日报》剪报,题为《跨越海峡的“千两”茶缘》。

冶堂白墙上,挂着一幅毛笔字“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出自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落款是舒国治。原来堂主与舒哥交情不浅。据舒哥说,有一次妹尾河童来台,远流出版社众编辑招呼得无微不至,四处游看并品尝台湾茶。妹尾先生第二次来冶堂后,说:“在台北喝了这么多茶,还是这里茶最好。”

台湾茶馆:紫藤庐--创造意义的地方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号

冶堂是卖茶叶和卖茶器物的,严格说不算是茶馆;而紫藤庐,却不仅仅是茶馆。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令她意义非凡。她是“一个创造意义的地方”。

知道紫藤庐,是读了龙应台的《紫藤庐和星巴克之间》。她说:

我更喜欢在台北的古迹紫藤庐喝茶,会朋友。茶香缭绕里,有人安静地回忆在这里聚集过的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以及风流人物所创造出来的历史,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划下一个社会改造运动;紫藤花闲闲地开着,它不急,它太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

台北市有58家Starbucks,台北市只有一个紫藤庐。……Starbucks越多,每一个城市自己的紫藤庐越重要。

建于1920年的紫藤庐,是日据时期建筑,1945年前为“总督府”高等官舍。国民党大批来台后,这里成为“财政部关务署署长”周德伟教授的公家宿舍。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