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魅力(3)
台湾的魅力(3)
台湾:划着独木舟远行(接上)
出发前,必须先在海图上标出预定航线,需要估算涨退潮海水起流的时间和海水流动的方向,如果时间没拿捏好,可能会遭遇反向的逆流,或被海流带往险恶之地。计划好航线,订好罗盘方位,航行过程中还必须借助GPS,通过卫星计算当前移动的方向与速度、是否偏移航道等。
此外还要学会阅读海图,包括:水深、海岸缘性质、潮间带范围、导航标志(如灯塔、浮标)、航道、危险水域、潮流速度等。一些海象专有名词需要牢记,如满潮、干潮、涌浪、卷浪、潮汐、潮汐流等。潮汐和潮汐流可不一样,潮汐指海水的上升与下降,潮汐流却是潮水的水平流动;满朝时看到一个足球场般大小的岛屿,干潮时可能扩大四五倍,变成飞机场大小。
装备方面,独木舟“麻雀虽小却也必须五脏俱全”,导航工具、夜航灯、后舱食物一个不能少。补给方面,除了淡水和干粮,我们只简单带了些作料和炊具,因为澎湖小岛新鲜的海货最多,其中比较高级的是石斑鱼,用最简单的方法煮一锅鱼汤,原汁原味。澎湖小岛另有特产--仙人掌果,由于近些年的大量采集,仙人掌果在马公市已不多见,但在这些偏僻的小岛上还可以大快朵颐。
在远航的过程中,海上随时有鱼群跳出海面,也常见鸟类群翔觅食,但此时距离小岛还很远,看不见一点陆地的影子,孤单一人,被海水吞噬的恐惧陡然升起。然而,顺从自然的力量,配合潮汐,终将看到小岛清丽俊秀的身姿出现在前方。
*守护台湾黑熊
台湾黑熊以胸前淡黄色或白色的新月形斑纹为特征,也称『月熊』,是台湾特有的亚种,曾被民众票选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目前台湾黑熊已濒临灭绝,作为台湾最大型的食肉动物,它的生存状态将影响森林生态系统。黄美秀从1996年开始深入台湾的森林,从事台湾黑熊的研究、保育,走过漫漫20年追踪之路,她见证了台湾山林野性的起起落落。
台湾:要捉熊,到大分
『美秀,你有没有看到那坨熊粪便?是今天早上的,昨天傍晚我经过时还没看到。』巡山员林渊源指了指地上的一滩台湾黑熊的排遗物。
1997年,黄美秀在台湾玉山公园大分山区的原始森林里追踪台湾黑熊,观察排遗也是研究的一项内容,不仅便于寻找熊的踪迹,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摸清它的食性。
台湾黑熊的踪迹很难发现。过去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台湾海拔由低至高的森林地带,后来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猎捕,其分布范围日益缩减,仅局限于人为干扰较少的偏远山区或保护区。黄美秀曾从南至北走访了台湾许多自然保护区,在拉拉山保护区、出云山保护区与玉山国家公园西境的楠梓仙溪林道等地设置熊饵,但都未发现食饵记录。在访问花莲县卓溪乡的布农族部落时,经验丰富的原住民不约而同地说:“要捉熊,要到大分。那儿有许多青刚栎(台湾黑熊喜爱的食物)。”大分山区在玉山公园的深处,地理位置之偏,连猎人也不愿涉足。进入大分的唯一方式是徒步,穿越芒草覆盖的路面,走过日据时代岌岌可危的吊桥,跋山涉水至少三天,才算正式进入山林腹地。
林渊源是这次追踪台湾黑熊行动的向导,他曾是布农族的猎人,因山野经验丰富而极受推崇,是一个“山林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林渊源年轻时曾猎到过两只熊,他熟悉兽路,看见林中细微的兽毛就知道是哪种动物。一次,在离地约30厘米的树干上见到一排泥土痕迹,依据树干附近留下的脚印,他判断说是山羌,甚至描绘出这只山羌在树上蹭身体的情景。
黄美秀希望在大分能够“捕捉”到熊,观察记录熊的情况,并为其安装追踪器。林渊源说,只要给他一把麻醉枪,他就有办法捉到熊,然而,动物在被追赶时会跑得更快,它和追踪者的生命都可能遇到危险。
最后,依据原住民对动物习性的了解,大家决定设置陷阱。在棱线附近、青刚栎林里、芒草原和树林交界处、溪流旁选一颗粗大的树干,在周围堆积树枝与木头,形成一个高过一米的斗状小室,饵食摆在最内侧的树干基部,熊落脚之处便是机关所在。这方法是黄美秀在美国从事美洲黑熊研究时学到的。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