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魅力(4)

台湾的魅力(4)

台湾的魅力(4)

台湾:要捉熊,到大分(接上)

陷阱设好,一等就是半个月。终于,一只台湾黑熊进入了黄美秀的视线。“它爬到陷阱旁的青刚栎树上,啃断比我手臂还粗的树干,如人啃甘蔗一样。它在宣泄不安与气愤。近百公斤的庞大身躯就这么搁置在看上去随时会断掉的小树枝上,或爬,或站,或倒立,四只脚灵活配合,弹性十足的脚掌肉垫稳固地贴在树干表面,展现了需要高度平衡感的花式爬树的专业功夫。”

这是黄美秀捕捉纪录中最大的一只公熊,全长174厘米、重90公斤,估计年龄为6岁,上限9岁。除了安装无线电追踪颈圈,黄美秀他们也替它拓了巨大的石膏脚模。

安好追踪器后,黄美秀便抱着接收器满山跑,开始了“逐熊而居的日子”。台湾山区地形复杂,常要走上十几公里才能测到讯号,加上无线电波在狭窄的山谷里会产生折射等复杂的作用,很容易误判。况且,人的速度比不上熊,好不容易接近熊所在的位置,它可能已经翻过另一个山头了。

在漫长的寻找、等待、追踪中,黄美秀及其团队汇总出台湾黑熊的活动范围、路径变迁,长期采集的样本(排遗和毛发)也汇聚成点滴的数据,为台湾黑熊的种群分析提供资料。

台湾:原住民的禁忌

大分地区是布农人世代生活的地方,在山中待得久了,黄美秀与许多原住民朋友打过交道。

刚设陷阱时,黄美秀常常去看是否有捕捉到熊。原住民朋友对她说:“我们虽然没有捕捉过美国黑熊,但是台湾黑熊不能这样抓喔!因为熊是很聪明的动物,你每天看,留下人的味道,熊是不会来的啦!所以我们捕捉猎物,都是快一个月才来看一次。”但这对研究工作来说是行不通的。后来,综合原住民的经验,黄美秀将察看陷阱的时间改为一周一次。在不同理念的碰撞中,她与原住民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黄美秀走访过泰雅、太鲁阁、布农等原住民部落,从老猎人口中得知,台湾黑熊是许多台湾原住民的传统狩猎对象之一,却非主要目标,并且有许多禁忌,他们认为,熊的习性如人,杀害熊就如同杀人一般,会为猎杀者及其亲人招来厄运。如果违反禁忌打了熊,熊肉也不能带到家里,否则将诸事不顺。因此,很多人视打熊为不吉祥、或很麻烦的事。

布农族祭祀中有射耳祭和小米播种祭,前者是狩猎,后者是农事。按照布农族的传统,从种植小米一直到小米结穗的这段时间不可以打熊,否则小米结穗之后会变黑,像烧焦了一样。

布农族神话中还有熊与云豹的故事。云豹曾是台湾最大型的动物之一,目前已灭绝。如今台湾黑熊也仅剩200~600只,而要保证它们永续生存,其族群数量至少应有2000只。黄美秀在大分捕捉、安装追踪器的15只熊中,有8只是在猎人的陷阱中死里逃生的,不是断掌就是断趾,这让她至今不能释怀。

遛熊计划中,研究人员模拟野外环境,观察熊在野外的状况。熊靠嗅觉认识世界,4个月的小熊就会在草丛中嗅来嗅去、啃食青草解馋了,悬钩子、山枇杷、森氏栎等也是它喜爱的食物。台湾黑熊并非只吃肉的“重口味”,而是标准的杂食性动物,在野外,它们80%以上的食物来自于植物。熊对蜂蜜也有着执着的热爱,作为一枚“甜食控”,一旦发现目标,它们会坚持不懈地挖掘。

熊从小就学会储备食物,会将吃剩的食物掩埋起来。黄美秀发现了,小熊会将芒草或灌丛的枝条压折,做成窝巢(形似鸟巢)。她在野外追踪台湾黑熊时,曾在食物丰富的地点或是悬崖峭壁旁发现这种熊窝,外径80~150厘米,深约30厘米。这个行为很特殊,目前还未在其他熊科动物身上发现,其功能仍是个谜。

在野外,台湾黑熊出没的地方时常有山羌、台湾野山羊、水鹿、山猪等动物,生物多样性很可一观。在长期追踪中,黄美秀发现,被追踪的台湾黑熊近一半会跑到保护区之外,要有效地保护它们,需要加强保护区以外地区的保育经营管理,这样,不仅庇护了熊,更庇护了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

关于人与熊,黄美秀听一个布农原住民说过一句温暖的话:“如果山上没有熊和山鹿,心里会觉得很孤单,好像没有人住一样。”

(转自:乐途旅游网)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