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穿越新疆天山的乌孙古道(中)

徒步穿越新疆天山的乌孙古道(中)

徒步穿越新疆天山的乌孙古道(中)

徒步穿越新疆天山的乌孙古道:隐藏在天山深处的美丽村庄(接上)

琼库什台村的居民基本都是哈萨克族,这里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形成了一个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文化氛围。虽然现在村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现代生活气息的影响,但人们在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庆典等方面仍沿袭着传统的风俗习惯。人们骑马放羊,按照季节转场,过着几千年来一直沿袭的生活。

古代的乌孙国位于天山雨水丰沛区,地理位置优越,水草丰美,气候温寒,自古产良马。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到乌孙,回程时,乌孙国王派遣使者携带礼品--数十匹马一同前往中原。汉武帝得到乌孙马,高兴地赐名“天马”。公元前104年,乌孙王向西汉王朝求婚,又呈送汉武帝千匹良驹,都是从当时的特克斯赛马会中挑选出来的宝马。马至今都是乌孙人的后裔--哈萨克族--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乌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马文化。

徒步穿越新疆天山的乌孙古道:哈萨克牧民的转场生活

琼库什台村的广阔草场非常适合哈萨克族村民们从事传统的畜牧业,每年的4月至9月,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宜人,牧民们在此安居乐业,甚至建造了木屋,仿佛过起了定居生活。然而到了10月至次年4月,大雪封山,牧民就会赶着牛、羊、马、驼,翻过包扎墩达坂,转场至冬季草场--包扎墩大草原(也叫包扎墩“冬窝子”)。

转场是新疆地区的牧民们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海拔和地理位置的不同,隐藏在天山中的各个草场,其适合放牧的时间并不相同,所以才有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的区分。牧民们一般是在每年10月或者11月来到冬季牧场,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再返回夏季牧场。所谓“逐水草而居”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西汉时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曾经这样来描述古代游牧民的居住饮食习俗。直到今天,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在居住形式上依然继承了祖先的传统。由于哈萨克族牧民在不同季节要在各个牧场之间不停地迁徙,只有易于搭卸、便于携带的房屋,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而毡房正符合了上述要求。毡房的搭建和拆卸都很容易,一般牧民用不了半天就能搭起一个毡房。当转场的时候,牧民就会将整个毡房和全部生活用品一起放到牲畜背上,全家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

这个季节,正是向冬季牧场转场的时节。许多村民已经收拾好行装,整装待发了。毡房和各种生活用品被绑在牛背上,家里的牧羊犬正在一旁静静守候。时间到了,男人们骑着马,赶着畜群,沿着小路前行。女人们也一样骑马,怀里甚至还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这样的场景实在令人震撼!

徒步穿越新疆天山的乌孙古道:艰险而美丽的旅程

行走乌孙古道是一段非常艰险的旅程。这里的路况非常不好,忽而是悬崖上的小道,忽而是满布碎石的斜坡,忽而是覆盖着冰雪的山巅,走起来非常艰难。但是景色也非常美丽与多变,随着海拔的变化,沿途景观也在不断变化,其中的美妙之处实在是语言所不能形容的。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新疆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个人中心